今年暑期,人工智能學院組織百企拓崗·就業引航實踐團開展跨領域社會實踐。學子們深入文化服務機構、金融行業單位及基層社區治理一線,通過場景化實踐拓展多維成長路徑,系統探索專業理論與多行業需求的融合創新。
文化與傳媒:在筆墨與鏡頭間傳播價值
鹽城市濱海縣文化藝術中心内,信 23(7)數媒專業的孫雅正忙着整理書畫作品信息。作為濱海縣美術館的實習生,她不僅參與 “書法的審美與欣賞” 公益講座籌備,還協助拍攝展覽宣傳素材,用數字媒體技能為傳統文化傳播賦能。“當看到老人孩子圍着書畫作品讨論,突然明白文化傳播需要創新表達,我們的專業能派上大用場。”
南通市海門區融媒體中心裡,信 23(8)數媒專業的趙楚妍跟着老師外出采訪,從拍攝新聞畫面到撰寫電視短稿,在實踐中掌握 “用鏡頭講故事” 的技巧。“一次采訪非遺傳承人,他說‘年輕人要懂傳統才會創新’,這句話讓我更堅定了‘數媒 + 文化’的探索方向。”
金融服務一線:以耐心與責任搭建信任橋梁
常州市鐘樓區開發區支行的大廳裡,信 23(8)數媒專業的劉奕正協助引導客戶使用自助設備。從基礎接待到解答業務疑問,她在銀行實習中學會了 “換位思考”:“有位老人不會操作 ATM,一步步教他完成取款後,他的感謝讓我明白服務的本質是耐心。”
江蘇建湖農村商業銀行向陽支行裡,信 24 (3) 計算機專業的任慧負責客戶分流與自助設備指導,從學習合規制度到響應複雜訴求,她在金融服務中練就了 “細心 + 靈活” 的工作能力:“每一筆業務都連着信任,專業之外,責任更重。”
基層治理:在細節中踐行責任
信24(8)軟件工程專業李婧在村委會的實習則聚焦暑期托管班,統籌課程安排、協調志願力量,讓二十餘名孩子在托管班收獲知識與快樂。看着孩子們的笑臉,她深刻體會到“基層工作的價值藏在每一件小事裡”,平凡付出也能為家庭解決後顧之憂。
甯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的社區裡,信 24(12) 物聯網專業的馬梅正忙着入戶探訪殘疾人士。幫老人打掃衛生、陪他們聊天、整理信息檔案,她在志願服務中體會到 “微小行動的力量”。“有位失明大叔說‘聽到你的聲音就覺得親切’,這讓我明白科技之外,人文關懷同樣重要。”
多元實習實踐為學子打開了 “跨界成長” 的窗口。從文化傳播到金融服務,從社區奉獻到基層治理,同學們在不同場景中驗證知識、提升能力,更深刻理解了 “專業無邊界,成長靠實踐” 的道理。未來,學院将持續拓展多元實習平台,助力學子在更廣闊的天地中探索自我、服務社會。
審核:郭曉俐 姜琳 王金銘 作者:王金銘 徐可 責編:徐昕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