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
紅色濕地,青春築夢 |人工智能學院2025年暑期社會實踐紀實(八)

發布者:istadmin發布時間:2025-08-27浏覽次數:10

  近日,随着各地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陸續收官,鹽城師範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紅色濕地,青春築夢志願服務團在新四軍紀念館的實踐成果引人注目。該團隊通過專業守護與青春傳播雙軌并行,既為紅色文化場館注入鮮活生命力,更在實踐過程中實現知識轉化與能力提升,最終以亮眼成效完成此次紅色文化傳承實踐。

環境優化與服務升級雙效并行

  由信243)班倉鑫帶領的實踐團隊,以紀念館實際需求為導向精準施策。清理組開展展櫃深度清潔維護,通過系統擦拭與隐患排查,使文物展陳面貌顯著改善,助力紅色濕地曆史細節完整呈現;引導組立足關鍵點位提供三位一體服務,既完成路線導覽、曆史講解等專業引導,又針對特殊群體開展個性化幫扶,有效深化遊客對新四軍曆史的認知維度,全面優化紀念館參觀服務效能。

青春成長與精神傳承雙向收獲

  信2415)班大數據專業張蓓蓓通過文物近距離接觸深化革命曆史認知,在梳理濕地與新四軍曆史淵源的過程中,深刻感悟革命精神内涵,團隊凝聚力在協作實踐中顯著提升。同期,於倩如、管利宏、馮潇傑三位同學主動研習革命曆史,将專業知識轉化為生動講解實踐,既完成紅色故事傳遞,又深化自身對革命基因的理解,實現服務他人自我提升的雙向成長。

紅色精神傳播範圍持續擴大

此次社會實踐立足長效紅色精神傳承,通過實踐行動激活紅色記憶生命力。團隊一方面系統整合零散史料,構建有溫度的革命叙事體系,使曆史印記更鮮活可感,持續以紅色精神傳播者與守護者身份開展生動講解;另一方面與紀念館建立常态化合作機制,通過持續知識更新與服務能力提升,為紅色濕地保護與精神傳承提供穩定青春動能。當前實踐成效獲遊客廣泛認同,紅色精神傳播範圍持續擴大。

  此次實踐活動以具象化成果彰顯青年擔當,既為紅色場館注入持續活力,更實現革命精神在青春實踐中的代際傳承。志願服務團用行動證明,新時代青年正成為紅色文化傳承的中堅力量。

審核:郭曉俐 姜琳 王金銘 作者:王金銘 倉鑫 周嬌嬌 責編:徐昕韻

Baidu
sog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