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

“智”繪青春答卷——人工智能學院2025年暑期“實踐育人”五大行動紀實

發布者:istadmin發布時間:2025-09-03浏覽次數:10

2025年暑期,鹽城師範學院人工智能學院緊扣“實踐育人”核心目标,統籌開展“百企拓崗,就業引航”“智繪橋梁,青春燈塔”“紅色濕地,青春築夢”“揚思想之帆,築發展之基”“職引規劃,就業啟航”五大主題實踐活動。34支團隊、1011名學子奔赴全國10餘個省市,深入企業、社區、鄉村及紅色教育基地,以專業所學回應社會需求,在實踐大課堂裡寫下青春答卷。

科技賦能護生态,青春擔當繪青綠

“無人機升空時,屏幕上能清晰識别出河面漂浮物的位置,這就是技術護河的力量!”人工智能學院“智”水青瀾護河先鋒隊在徐奕博同學的帶領下,于串場河印汽社區段開展科技賦能河道保護行動時,隊員們發出感慨。該團隊入選2025年“河小青”江蘇大學生志願專項,是學院暑期社會實踐中一支亮眼的省級隊伍。

志願者們前期走訪沿岸居民,開展問卷與環保宣講,傳遞護河從身邊做起理念。行動中,各組分工協作:沿岸清理垃圾、登船打撈漂浮物、無人機智能識别垃圾聚集點,效率顯著提升,居民連連稱贊。鹽城世華公益與德馨醫院醫護人員也共同助力。

從調試算法到現場實踐,團隊成員們将AI技術應用于生态保護,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,為河道問診開方,留下生動的青春印記。

校企協同拓賽道,職場初體驗明方向

“理論要落地,得先懂生産線的溫度”——大陸智源科技工程師的一席話,讓虞卓睿、徐可團隊印象深刻。該隊赴江蘇大陸智源科技、鹽城大數據集團等企業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實習,白天熟悉設備運作,晚上整理技術筆記;其他成員分赴政務窗口和社區服務中心,積累基層工作經驗。

這段多崗位實踐,不僅讓學子們在真實職場場景中驗證了專業知識,更幫他們明晰了職業方向及目标。團隊成員吳雙表示:“參與政務數據治理,才懂得技術必須貼合民生。”李婧在揚州市基層單位實習期間,從檔案電子化到統籌村級暑托班,踏實表現獲揚州市鎮政府實習單位表揚。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,搭建起校企協同育人的橋梁。

情系“一老一小”,青春服務暖民心

奶奶,點這個圖标就能視頻通話!在徐州社區活動中心,李政佑拿着自制智能手機使用微課,耐心教老人操作。多支團隊聚焦一老一小,開展貼心服務。

鹽小禾・童心相印假日課堂走進鹽城十多個社區,為百餘名中小學生提供作業輔導、象棋、書法及編程啟蒙。老師用積木式教學,我居然做出了動畫!小學生小宇興奮地說。校社聯動品牌獲社區感謝信,事迹受中華網、中青校園報道。

在宿遷沭陽九如城康養中心,郁步雲團隊陪老人唠家常、打掃房間。你們來陪我說話,比啥都強82歲張奶奶的一番話溫暖人心,團隊獲當地表揚信。唐子涵團隊開展老年人牙科健康科普,微課内容被社區打印張貼,方便老人學習。鹽城市迎賓橋社區、鹽城市合興社區發來表揚信。

紮根基層一線,青春力量助振興

南通、蘇州的社區裡,孫思瑤團隊忙着開展暑托輔導、防溺水教育,還組織志願者清理小區綠化帶。“看到孩子們學會防溺水知識,社區環境變整潔,再累也值得。”

而郎曉珺團隊赴貴州銅仁、吉林延邊挖掘特色文化,學民謠、做辣白菜,以短視頻傳播地域文化;江語晨團隊在江西金溪縣陸坊鄉走訪留守兒童家庭,開設公益課堂,獲當地政府認可,活動被推薦至網易新聞國家級平台。

傳承紅色基因,精神血脈永赓續

“新四軍戰士們在艱苦環境中堅持鬥争,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。”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,大學生倉鑫正向遊客講解紅色故事。這個暑假,學院學子走進紅色場館,在志願服務中傳承紅色基因。

倉鑫帶領團隊在這裡開展了一周志願服務,除了講解紅色故事,還負責遊客引導、展櫃清潔。“每次擦拭展櫃玻璃,看到裡面的老物件,都覺得責任很重。”實踐中他們用認真的态度守護着紅色記憶。

團隊成員通過參觀學習、聆聽講解,深入了解新四軍曆史。“以前在課本上學過相關知識,實地感受後,更能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。”團隊成員於倩如的感慨,讓大家對“責任”二字有了更深理解。

從企業車間到社區鄉村,從紅色場館到支教課堂,這個暑假,人工智能學院的學子們用實踐诠釋青春擔當。1011名學子在40餘場實踐活動中提升技能、收獲成長,22封表揚信與78篇媒體報道,是社會各界對學院實踐育人工作的肯定。未來,學院将繼續深化實踐教學改革,引導更多學子在“大思政課”中錘煉本領,成長為有理想、敢擔當、能吃苦、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。

審核:郭曉俐 姜琳 王金銘 作者:王金銘 徐可 責編:徐昕韻

Baidu
sogou